肉毒素注射瘦脸是一种常见的医美方法,注射后出现蛙腮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下面为你介绍其产生原因和补救方法。
产生“蛙腮”的原因
1
注射位置偏差:
在进行肉毒素注射时,如果医生将药物注射到咬肌的位置不准确,没有精准作用于需要放松的部位,就可能导致部分咬肌未被有效麻痹,在咀嚼等活动时,未受影响的咬肌异常收缩,从而形成蛙腮。
2
药物扩散不均匀:
肉毒素注入体内后,正常情况下应均匀扩散以发挥作用。但如果注射技术不佳,药物在咬肌内分布不均,会造成部分区域肉毒素浓度过高,肌肉过度松弛,而另一部分区域药物浓度不足,肌肉收缩功能未被充分抑制,进而引发蛙腮现象。
3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咬肌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有所不同。有些人的咬肌本身就存在纤维分布不均匀或肌肉厚度不一致的情况。在注射肉毒素后,这些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不同部位的咬肌对药物的反应不一致,增加了蛙腮出现的几率。
“蛙腮”补救方法
1
补充注射:
对于因药物剂量不足或分布不均导致的蛙腮,可在专业医生评估后,在未麻痹或麻痹不充分的咬肌区域进行补充注射肉毒素。一般在初次注射后的1-2周左右可进行补充注射,以平衡咬肌的力量,改善蛙腮外观。
2
按摩:
在注射肉毒素后的早期(通常在1周内),若发现有轻微蛙腮现象,可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按摩。按摩能够促进肉毒素在咬肌内更均匀地扩散,使原本未被充分麻痹的肌肉逐渐放松。按摩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按压影响肉毒素的效果。
3
等待自然恢复:
肉毒素的效果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退,其在体内的作用通常持续3-6个月。如果蛙腮症状较轻,也可以选择等待肉毒素自然代谢,待咬肌恢复正常功能后,蛙腮现象会自行消失。在此期间,应避免过度咀嚼硬物,减少咬肌的过度活动。
(医疗美容科:王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