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31-55591800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

儿童发热,怎么办?



发热的定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 37.8℃或腋温≥ 37.3℃定义为发热。体温的异常应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



发热的分类


以腋温为准:

37.3~38.0℃为低热

38.1~38.9℃为中度发热

39.0~40.9℃为高热

≥41.0℃为超高热


发热管理的目标


(1)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

(2)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

(3)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


药物退热


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 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的特点

及推荐用法


注:退热药起效一般在30~60 min 内 



退热药无效时的处理原则


退热药物使用后多在30~60 min体温开始下降,部分患儿如仍高热不退,亦不宜短期内重复使用退热药物,一般应间隔4 h以上;期间应重点关注病因的查找与治疗,辅以恰当的物理降温措施。


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这些方法均可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不推荐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往往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同时过度或大面积使用物理方法冷却身体,反而会导致机体通过加强产热(寒战)和进一步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出现皮肤鸡皮疙瘩)来克服物理降温的作用。

(儿科:鲁新新)



0531-55591800

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路132号

乘坐: 11路、41路、K95路、K98路、K109路、K54路到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下车

CopyRight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8831号-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