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如同一个大“蒸笼”,将人体置于高温与高湿的双重考验之下。此时,人体阳气外发,毛孔开张,极易受到暑湿之邪的侵袭,从而引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胃肠道不适等问题。结合中医智慧与现代健康理念,下面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防病五大方面,为您详细介绍三伏天的科学养生要点。
饮食调养:清热健脾,滋养有道
三伏天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减少油腻、辛辣食物摄入。清热解暑类食物必不可少,绿豆堪称“解暑神器”,煮成绿豆汤,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苦瓜富含维生素C,可清热消暑、明目解毒,凉拌或清炒都很合适;冬瓜利水消肿、清热生津,冬瓜老鸭汤就是三伏天的滋补佳品。健脾祛湿方面,薏米赤小豆粥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山药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无论是煮粥还是炖汤都很美味。此外,鸭肉性凉,能滋阴养胃、利水消肿;银耳、百合可润肺生津、清心安神,都是滋阴养胃的优质选择。不过,冷饮、冰淇淋等寒凉食物要适量,空腹食用更易伤脾胃;隔夜饭菜、凉拌菜易滋生细菌,需彻底加热或现做现吃。
起居有常:避暑避湿,规律作息
三伏天昼长夜短,建议“晚睡早起”,晚上22:00 - 23:00入睡,早晨5:30 - 6:30起床,中午适当午休30分钟,养心安神。夜间使用空调,温度调在26 - 28℃为宜,避免直吹头部或腹部,防止风寒入侵。夏季雨水多,室内湿度大,要定期开窗通风,或使用除湿机保持空气干燥。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携带遮阳伞、戴帽子,穿透气浅色衣物,避开正午时段(10:00 - 16:00)长时间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每天饮水量1000 - 2000ml,以温开水或淡盐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
运动养生:舒缓适度,量力而行
三伏天运动要避开高温时段,清晨或傍晚是最佳选择。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避免中暑。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或长时间暴晒都要避免,以防脱水、热射病。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淡盐水,补充电解质;不可立即冲冷水澡或进入空调房,应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待体温下降后再洗澡。
情志调摄:平心静气,舒缓压力
三伏天心火旺盛,人容易焦虑、失眠。可通过冥想瑜伽,每日10分钟深呼吸或瑜伽练习,舒缓紧张情绪;听轻音乐,选择古典乐或自然音效,放松身心;培养书法、绘画、品茶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保持心境平和。
防病保健:冬病夏治,未雨绸缪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可通过三伏贴、艾灸等中医外治法,祛除体内寒湿,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夏季细菌滋生快,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隔夜饭菜,凉拌菜要彻底清洗,饭前便后洗手。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注意防暑降温;儿童饮食要清淡,避免贪凉,预防痱子、湿疹;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指标。
三伏天养生,关键在于顺应自然规律。让我们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科学养生,以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安然度过这个炎热的季节。
(牛玉苓)
0531-55591800
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路132号
乘坐: 11路、41路、K95路、K98路、K109路、K54路到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下车
CopyRight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8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