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血压人群

最近一位七旬老人在逛大明湖公园起身时突然晕倒,送医后医生一句话点明要害:“不是中暑,而是低血压惹的祸。”
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常被视为“小问题”,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关注度远低于高血压。然而,作为神经内科医生,我在临床中见证了太多因忽视低血压导致的跌倒骨折、肾功能损伤甚至脑卒中病例。
尤其在济南夏季高温的环境中,低血压带来的风险更需警惕。
一、低血压的“正常”与“异常”边界
正常血压如同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值,过高会“爆管”(靶器官损伤),过低则可能“断流”(器官灌注不足)。医学上将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定义为低血压,但需结合症状判断。例如,健康青年女性基础血压偏低(如85/55mmHg)却无不适,属于生理性低血压;而高血压患者突然血压降至100/60mmHg并伴随头晕,则需警惕病理状态。
济南夏季高温潮湿,体液丢失增多,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卧位变直立时收缩压下降≥20mmHg)。门诊数据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中,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可达30%,其中半数患者曾因跌倒导致骨折或颅脑外伤。

二、低血压的“隐形伤害链”
1.大脑“停电”危机
脑组织对缺血极度敏感,血压骤降可能导致脑细胞“断电”。临床常见患者突然眼前发黑、站立不稳,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甚至诱发脑梗死。
2.心脏“空转”风险
冠状动脉供血依赖舒张期压力,长期低血压会减少心肌灌注。对于冠心病患者,低血压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曾有患者因擅自增加降压药剂量,导致血压从130/80mmHg降至95/55mmHg,突发急性下壁心梗。
3.肾脏“缺水”警报
肾小球滤过率与血压呈正相关,慢性低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门诊遇到一位慢性肾炎患者,因长期血压偏低(80/50mmHg),肾功能恶化速度比同病情患者快30%。
4. 认知功能“断电”
2020年发表在《神经病学》(Neurology)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罹患痴呆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研究人员跟踪了6200名平均年龄68岁的参与者,发现那些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人在随访期间(平均15年)发展为痴呆的可能性高出约40%。为什么会有这种联系呢?科学家认为,关键在于脑灌注不足。当你站起时,如果血压骤降,大脑的血液供应会短暂减少。虽然这种缺血通常只持续几秒钟,但反复发作可能对脑细胞造成累积性损伤,尤其是大脑中负责记忆和认知的海马区和前额叶。久而久之,这种损伤可能加速认知功能的退化,甚至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

三、特殊人群的“低血压陷阱”
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压力反射迟钝,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进食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
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能药物可能加重体位性低血压,需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孕妇: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但血管阻力下降,约10%孕妇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增加早产风险。
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尤其警惕“三联用药”(如CCB+ACEI+利尿剂)导致的医源性低血压。

四、居家自救与预防策略
起立“三步曲”:醒后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给心血管系统适应时间。
弹力袜+补水:每日饮用1.5-2L水,夏季可适量饮用淡盐水;穿医用梯度弹力袜减少下肢静脉淤血。
饮食调整:避免暴饮暴食(尤其高碳水化合物餐),少量多餐;适当增加食盐摄入(心衰患者除外)。
运动处方:每周3次抗阻训练(如靠墙静蹲、弹力带练习),增强肌肉泵功能。
药物重整:正在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α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需定期监测立位血压。

五、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首次出现晕厥或近似晕厥;
伴胸痛、呼吸困难、言语不清等新发症状;
血压低于80/50mmHg或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95/60mmHg;
服用新药后出现低血压;

在济南的四季轮回中,我们的血管如同趵突泉的泉水,需要保持动态平衡,低血压如同身体里的“暗流”,表面平静却暗藏危机。当您或家人因此出现突然头晕时,牢记紧急处理口诀 “扶、蹲、呼”:
扶住固定物体 → 立即蹲下降低重心 → 呼救待援(避免在护城河边独行)
随后请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让专业医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及时干预不仅能避免意外伤害,更能守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活力。
(神经内一科:徐宁)
徐宁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中枢系统感染、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神经科疾病的诊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篇,参编著作两部。热心于科普,目前担任医脉通神经2群、李神经等多个神经专业群的群主,在医通撰写神内相关文章等。
现任中国卒中学会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神免学组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感染与脑脊液细胞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神经退行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卒中学会中医分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南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坐诊时间:周四
咨询电话:55591938、135831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