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脑的认识源远流长,
视脑为“元神之府”,
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
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
均依赖于脑的功能。
因此,脑的健康不仅关乎人体的日常功能活动,
更与衰老存亡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脑病的预防与养生之道。
一、精神调摄
1. 静神少欲
中医强调“神安则寿延,神去则形散”。保持精神清静,摒弃烦扰,排除杂念,避免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过激,是脑养生的关键。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积精全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长期精神紧张、心境不宁,会导致脑髓受损而为病。因此,应保持豁达宽心,不患得患失,不追名逐利,悠然自得,助人为乐,这些都有利于养脑益智。
2. 养精安神
中医认为“脑为髓海,肾主精生髓”,肾精满盈,髓海充实,才能脑健神灵。节欲保精,有利于脑健智敏。此外,避免精神郁闷不舒,保持精神伸展舒畅,也是健脑益智的重要方法。
二、科学用脑
1. 增强脑力活动
脑力活动可以防病延年,预防老年性痴呆。特别是年轻时的脑力活动对人体寿命的影响更大。博学强记,可以促进大脑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同时,避免单一用脑,经常交替学习内容,扩大个人兴趣爱好范围,有助于延缓大脑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 劳逸结合
在大脑疲劳时,适当休息,听音乐或观赏自然景色,有利于松弛紧张的大脑,做到劳逸结合。合理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休息,能够保障大脑的高效运转。
三、适量运动
1. 运动益处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对大脑养护也大有益处。运动可以减少体内脂肪,促进糖和脂肪的新陈代谢,稳定血压、降低血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缓解动脉硬化,减少脑血管危险因素。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血液中纤维溶解蛋白的活性,增加血液循环量,减少脑血栓形成,使神经系统得到最佳调节。
2. 脑部保健操
脑部保健操具有宁神、疏通经络、增加脑部血流量的作用。通过简单的动作,如搓头皮、按点风池穴、拿提肩井穴等,可以增强脑力,使思维更加灵敏。
四、充足睡眠
1.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同吃饭和喝水一样重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对脑之养护非常关键。良好的睡眠可以补充大脑能量,巩固记忆,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长期睡眠不足会加速衰老,缩短寿命。
2. 睡眠质量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每天通常需要7-9小时的睡眠。在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的情况下,会影响大脑的学习、记忆和反应能力。
五、饮食调养
1. 合理饮食
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大脑的营养供给,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应均衡摄入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素。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等。
2. 食疗结合
中医饮食调理强调“药食同源”,通过食物的性味归经特性,实施有针对性的调补。例如,核桃能滋补脑髓,莲子心有助于安神。这些食物可以通过煲汤、煮粥等方式,变成美味佳肴的同时,起到滋补脑髓、强化记忆力的作用。
3. 遵守饮食禁忌
脑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生冷、辛辣以及高糖分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脑部负担,引发或加重病情。同时,应限制咖啡、茶叶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避免对中枢神经造成过度兴奋。
六、调和情志
中医注重“形神兼养”,调和情志对保持大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生活乐趣,使心情愉悦。愉悦的心情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有助于保护大脑健康。学会冥想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脑病是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疾病,包括中风、脑萎缩、痴呆等多种类型。在实际操作中,中医的治疗和养生应当结合具体的病症、患者体质及医生的诊断,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严重的脑病,如中风后遗症、重度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应及时就医,根据中医和西医的诊断结果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扈本雪)
0531-55591800
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路132号
乘坐: 11路、41路、K95路、K98路、K109路、K54路到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下车
CopyRight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8831号-1